几个学生用小本钱租厨房创业,从微信群混乱点餐到高效运营的蜕变故事
小方和几个同学自掏腰包,租了个巴掌大的厨房就开始干。行动力强得惊人,启动成本低得几乎没门槛,一切就这样悄然起步。
启动快得像闪电:第一天凑钱,第二天签合同,第三天就开始接单了。
没有老板,没有后台,全靠小方记账、其他人轮流上灶,一切都靠微信群吆喝,顾客在群里发消息点餐,再手动记下来。
"订单多的时候,手机嗡嗡响个不停,锅铲和订单乱作一团,有时连谁是今天第八个点青椒炒肉的都搞错了。"
小方在灶台边累得直不起腰,心想:"再这么乱下去,生意可能还没扩大,人就先倒下了。"
有天晚上,小组收工后在厨房边吃边聊,有同学翻着微信刷帖,提到了一个小程序叫"群下单"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小方当晚就设置了个测试账号,简单上传了几个菜名和价格。
接下来几天,顾客不用再在群里发消息,点菜轻松了。小方在厨房里第一次体验了什么叫"清净"——手机不再嗡嗡暴走,后台显示订单排得整整齐齐,谁点的、啥时候要取,都用不着人盯人核对。
洗菜的时候抬头看看屏幕,小方能顺手安排备料;送餐的间隙,大家有功夫喘口气聊几句。
变化悄然来临。团队的日子轻松了不少,小厨房那点小本钱压力也消了。订单不再错过,老顾客口口相传,菜单还多了些花样。
以前忙到深夜,现在能早点收工复盘,小方偶尔还想着明天试试新菜式。
"日子虽没大富大贵,但少了混乱的干扰,大伙儿的干劲反而更足了。"
这几个学生合伙的小项目,就靠着这么个简单工具,一路摸索着往前走。